Art Revolution Taipei 2017
「2017台北新藝術博覽會」
藝術家專訪(九)


【台北新藝博】藝術家專訪(九)
本篇專訪包含九位台灣藝術家:(78)洪兆平,(79)陳歡,(80)謝棟樑,(81)劉興祚,(82)顏國榮,(83)林洪錢,(84)潘蓬彬,(85)王火本,(86)呂百森~~藝術家看見了美,畫出了美~只要敞開胸懷,就會發現,美無所不在~~


(78)洪兆平
1967,台灣

在書法家爺爺的藝術薰陶下,加上我對繪畫的喜愛,從國小就開始參賽,在那時便很清楚知道自己將來要成為藝術家。

我在大學時舉辦人生第一次個展,展出系列為「人生變奏曲」。今年接獲大會的參展邀約後,我選擇展出同一個主題,希望將二十多年來的生命歷程做個梳理。





所有人的生命都有起伏,也都是一個個不同階段的累積,我以系列創作來記錄自己對每一個生命階段的體悟與感想。雖然都叫「生命變奏曲」,但現在已經能更有智慧看待。以《夜的獨白》這幅而言,小提琴象徵每個人都有自己所屬的生命曲調;旁邊的樂譜完全空白,要傳達的是自己的人生應該由自己譜曲,曲調是高是低丶節拍要快要慢,都由自己决定。

我去年以觀畫者身分參觀ART,今年如願以償成為參展藝術家,非常開心,希望明年還能參加。


(79)陳歡
台灣

這次展出以風景畫為主,唯一一幅人像畫是春節為了寫春聯去買紅紙時,看到金箔紙就順便買—張回家,想看看油彩畫在上面的效果。畫了以後覺得不夠亮,就貼了金箔,然後就變成這幅唯美的人像。可是實在太唯美,就又加了些衝擊性的元素(成吉思汗、拿破崙、蔣中正的小人像)。這幅人像畫了三個月,未來希望繼續發展這個系列,但速度要加快,不然一年只能畫四張、展覽也只能展四張~~






(80)謝楝樑
1949,台灣

創作至今已累積十八個系列,每個系列對我而言都是從零開始丶都是初心。近幾年隨著心境轉變,作品從早期的極寫實回歸中庸之道,開創出本屆參展作品「功夫」系列。

銅與不銹鋼是最常用的兩大雕塑材質,以抽象人物和歷史人物為形象的功夫系列,用的是不銹鋼,為的是能表現武術的靈氣與氣感,傳達太極功夫的道。我自己本身會很多武術,接下來會持續創作不同的功夫系列,將各種武術的力與美表現出來。






(81)劉興祚
1951,台灣

我從小就在鄉下純樸的自然環境成長,田野、河川、泥巴、菜園就是兒時玩伴。這份童年的美好記憶,在人生的歷練中始終帶給我力量,引領我往前邁進。

從開始創作到如今逾耳順,這數十年間,畫筆下始終是張張生動的山林、盛開的野花、抓泥鰍的小溪、隨處可見的小草等等。





這次帶來的作品「野薑花」系列,用細膩的技法來表現,像這個是丁香花、豆娘、水芋、紅蜻蜓、酢漿草。不時會有來賓驚呼:「對耶!我小時候也會摘這個來玩。」「哦,我以前常看到這個,原來它叫莧草……。」

我的作品構圖非常講究,雖然是鄉村景觀,卻生意盎然、充滿生命力。我期許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都能充滿光明、慈悲,彼此關懷。


(82)顏國榮
1967,台灣

我本身是活動設計師出身,從事多年設計工作後,十多年前開始思考,設計出來的東西在活動結束後也跟著消失,應該要選擇一種方式將自己的創作永久保存。因為本身喜歡畫畫,於是選擇以繪畫方式記錄、保存作品。







我自己擅長油彩,風格偏重寫實,此次帶來的一幅威尼斯貢都拉畫作受到很多人喜歡。威尼斯是文藝復興古都,貢都拉船是其標記,我除了呈現歷經數百年歲月洗禮的斑駁建築之外,整幅畫作主要想表現出水面及牆面的光影。

其餘的作品多以花卉為主角,以自己的獨有視角,為這些花卉的美姿作最好的呈現。考量台灣潮濕的氣候以及油彩的保存佳特性,一直以來只用油彩創作,未來應該也是。


(83)林洪錢
1972,台灣

我從國小就開始塗鴉,高三創作的第一系列作品,便是以水墨呈現小時侯居住的傳統平房。覺得只有水墨調性才能呈現獨具東方特色平房建築的韻味,這是油畫厚疊感所不能表現的,水墨的流動感能表現出平房建築的內斂、秀氣。





第一次來參加台北新藝博,我帶來新創作「拾光.機器」作品系列,「凝視的風景-侏儸紀」中的多寶閣,象徵個人內心世界的記憶或收藏,松、竹、蘭、梅代表人們庸庸碌碌生活中對於親近大自然的渴望,營造出隨時可見的桃花源。

畫作中的恐龍,代表最原始的獸性,意謂著文化性的衝突。現今社會受到太多意識型態操弄,消去文化是種粗略手段,文化應該被重視,不斷累積的,是不能被消去的。藝術作品本身就是一個啟示錄,透過個人對藝術作品的感受力,發掘自己最真實的那一面。

這次來參展,希望透過與民眾的互動,認識不同社會階層人士及藝術愛好者。在這樣的互動下,才能了解自己的作品是否能被大眾接受,藉此也能了解民眾對自己作品所感受到的不同意涵及詮釋。


(84)潘蓬彬
1957,台灣

我是第三回參展,因為今年是雞年,便秉持「舊題材新創意」的想法,以「雞」為主,有金雞、銀雞和小雞等。尤其「小雞」是特別呼應大會「初心」主題而作。

我用小雞來代表生命起點、童年和初始等意涵,因此畫裡面沒有母雞。有藏家在觀畫時曾經問我:「為什麼小雞旁邊沒有母雞?」我告訴他們,這樣的安排即是為了發揮「初心」的精神,呈現自己回到純粹初始的心態。






(85)王火本
1952,台灣

最初畫的是南投家鄉河床的石頭,使用水彩描繪。也因為畫石頭,而與太太結緣,促成一段佳話。

中間我嘗試各種不同的題材,包括牛、人體變形、抽象畫等等,最終回到初心,專心畫石頭,現在用油畫畫各種樣貌的石頭。現在看石頭,體會不同,技法也純熟許多。雖然用最簡單、平凡的畫法,但力求做到簡單中不簡單,例如畫面的營造,石頭精細的紋理,作畫的毅力等。





我畫一幅作品,平均需要三個月的時間,一天工作八小時以上,中間沒有休息。我作畫時候心很靜,因此畫面呈現出寧靜的氛圍。由於畫石頭,周邊與石頭有關的景物也會入畫,例如草、溪水等等,別人說我畫溪水很透澈,但其實在我心中,畫的依舊是石頭。

我認為每個石頭都會說話,都有各自的生命。小時候的河流與空氣乾淨,石頭的風貌與現今不同,但我記錄現貌,也呈現另一種美。對我來說,無常即是一種正常,即使是921之後坍塌後的石頭,也有一種悲壯的美。


(86)呂百森
1971,台灣

我是第四屆參展,今年的「生之大地」系列,畫作延續我最鍾愛、具有敏感與神秘特質的「鹿」以及「光」。這系列作品特別著重「曙光」的表現,表達突破黑暗的試煉,終將光明到臨的想法。

有一位律師帶著即將出國遠行的女兒來到展位,聽了我對於「約」一畫的說明:空中的老鷹代表著遠行,鹿回首凝視著在光中綻放的玫瑰,意指「莫忘父母之愛」的「約定」。這幅作品完全契合了身為父親的心境,他當場即收藏此畫,贈與一旁即將遠行的女兒,並許下「莫忘彼此」的約定。

我創作的「初心」,一切皆始於信仰,一分對於生命的期許,從「鹿」開始,尋找心靈的原鄉,而如今,亦不斷在繪畫創作中,回應這「初心」的呼喚。








█ 來台藝術家專訪
   藝術家專訪(一) ………………… more
   藝術家專訪(二) ………………… more
   藝術家專訪(三) ………………… more
   藝術家專訪(四) ………………… more
   藝術家專訪(五) ………………… more
   藝術家專訪(六) ………………… more
   藝術家專訪(七) ………………… more
   藝術家專訪(八) ………………… more
   藝術家專訪(九) ………………… more
   藝術家專訪(十) ………………… more

█ 來台藝術家專訪 視頻
   藝術家專訪視頻(一) ………………… more
   藝術家專訪視頻(二) ………………… more
   藝術家專訪視頻(三) ………………… more
   藝術家專訪視頻(四) ………………… more
   藝術家專訪視頻(五) ………………… more
   藝術家專訪視頻(六) ………………… more

 

AmazingCounter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