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台北新藝博,很幸運從2011年第一屆一路參加下來,今年是第七年來參展了。
我出生在河北秦皇島北方的山區,家裡養了很多動物。大學到南方求學,畢業開始找自己的創作點,最後從腦海中提煉出來,就是兒時對家鄉、農田、動物,還有辛勤勞作的人的記憶。
我的第一張畫,畫的就是在農田勞作的人,加上驢、牛這些動物。我覺得無論環境怎麼變,人對於生活本質善良、純真的追求是不變的。隨著創作的感覺延伸,我逐漸把主體放在動物上,透過動物表達我對當下社會的感悟。
我第一年就是帶動物系列參展,隨著自己創作的變化,還有大會對藝術家的要求,每年我都力求作品有所創新調整,包括畫面、動物主體,今年也帶了新作品來。
2017年應該是我感觸最多的,感謝大會能夠給藝術家們提供這麼好的平台,大會從細節、宣傳,包括整個會場佈置都非常完美。做為一個藝術家,應該加倍努力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回饋給廣大的觀眾,謝謝!
我在大學讀書的時候,上課不是在寫筆記,而是在素描,如果沒有畫完,下課後就把它畫完。在這之後我畫了很多國家的面孔,是我在心中所看到的。
第一幅畫是畫我的朋友,一幅很小的畫,身分證上的照片,在學校裡好玩畫的。很多朋友請我把他們的相片畫成畫像,畫了之後,更多朋友來找我畫,她們很驚訝的說:「哦!這是你畫的嗎?」我畫了一幅又一幅,我也畫鄉間、大自然,我就一直畫。
鉛筆是我用來繪畫的工具,我在學校裡就是用鉛筆畫素描,直到現在,還是用鉛筆。鉛筆是大眾化的工具,它很便宜,年輕的學生都在用它,或許有一天,他們也都可能成為藝術家。
這件作品是取材於台北東區的景象,我要回關渡的時候,看到都市雨中的夜景,覺得畫面很棒。回去之後在畫冊中把內心對雨景的感受,結合都會把它表現出來。
我的藝術創作,都跟生活脫不了關係,我從小在鄉下長大,像這幅雞,就是小時候跟牠們一起生活。這件作品我也蠻喜歡的,前面以家禽為主角,後面有一位老太太在撿菜。俗語說「起家、起家」,起「雞」(台語諧音),所以我很喜歡以雞做題材。
這個是牛,這張是最大件的,它表現出以前鄉下黃昏要回家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景象,右上角有一群飛燕,引導出一種文學性、抒情的氣氛~~黃昏了、太陽下山了,牛車慢慢收工要回家了,鳥兒也要回家了。我是從事藝術創作的,對這個特別敏銳、敏感,想要留下這些畫面,把那種文學性、詩意呈現出來,還要給人家一種親切的感覺,而不是純粹畫出表面的一個畫面而已~~謝謝。
這次作品主題是初心,我剛好帶了2011年的作品,這幅畫是我最喜歡的一幅畫,我收集了早期玩遊戲撿到的很好的寶物,把它處理在一起。我一直想做一件事,就是在真實世界裡面找到很多我喜歡的寶物,把它收集在一起,就跟現在的創作一樣,充滿冒險的精神。
「我是塗鴨阿諾ANO」是另外一個系列,用亮粉跟膠來畫。我覺得亮粉很像我在街頭塗鴨時用的噴漆,只是更閃亮。這次的作品主要是畫我家旁邊十元商店的狗,這隻狗是我遇過最可愛的狗,牠已經十幾歲了,但還是很可愛。我想用這概念去畫一個宇宙,表達出牠是全宇宙最可愛的狗。上面有很多亮片、亮粉,呈現出很卡哇伊,以前拍貼機出來裱那種亮亮的膜的效果。
連續五年,我跟呂志文還有佼哥(黃子佼哥),每年都會有個共同創作的東西,我們一直以來就是三P的一個組合。這次創作是佼哥拿以前用過的電子產品或小包裝,把它陳列在畫布上,看起來像蓋房子,然後我們在蓋房子的概念上再添加色彩。
我創作的這個,裡面是相機、行車記錄器、錄音帶,這像是一個記錄記憶的概念,所以主題叫記憶,裡面藏有很多繽紛色彩的記憶在裡面。
我這次帶來的作品,除了保有上回的人物之外,還增加了色彩繽紛的花卉,看起來溫暖而明亮,令人印象深刻。去年回西班牙後,太太就發現有腫瘤,一直在看醫生,後來治療成功,身體康復,我的心情也跟著放鬆,覺得很開心,所以在畫裡面加入花卉元素,明亮的顏色就像對生活又充滿了希望。
這是我第三次參展,我們很喜歡台北,所以去年很希望太太的身體趕快好起來,能夠再來台北參展。台北讓我們感覺很熟悉,有回到第二個家的感覺,雖然一年只來一次,但因為時時刻刻在創作,就像時時刻刻都想著這裡,所以其實我對台北覺得很熟悉。
我小時候上學就不愛念書,每次上課都拿著筆記本畫畫。我從小就知道畫畫是自己以後最想做的事情,十幾歲就開始到美術館臨摹,很努力而且懷著很大的熱情。今年已經70歲了,我知道自己都走在一條對的路上,而且一直保持同樣的繪畫熱情,甚至現在畫畫還比以前更投入!
透過繪畫,我希望表達感情之外,還可以傳達說不出的種種。第一年來台北參展,還不知道這邊的人是否會喜歡或接受我的畫,後來發現自己多慮了,大部分的觀眾對我的畫作接受度都很高。我希望大家看到我的畫,不僅感覺心情愉悅,而且還可以激發人們心中正向的能量。很謝謝大會及這邊的工作人員,我來了三年,覺得大會的安排都非常周到,希望明年可以繼續來參展。
這次我主要展出「敦煌系列」,以唐末宋初的木雕佛像為主。希望通過這些作品來傳承當時民間藝人一種匠心與精神,他們的這種純粹,值得讓後人學習。
像這些都是館藏品,通過作品,我們可以了解古人所謂「餘木可以雕出神」的這種工藝水準,他們的工藝也反應當時的經濟、政治,種種的因素結合造就出這樣的佛像精品。
做任何事,不管是藝術、雕塑或現代油畫,都是要有一份很純粹的心態,不受任何負面的影響。藝術就是藝術,它是很純粹的,沒有任何別的夾雜在這裡面。
這次很榮幸來到新台北新藝術博覽會,讓我有一個展示的平台,千言萬語還是要謝謝你們。
我很榮幸,這次是第二次來參加「台北新藝術博覽會」。我的作品特色是使用綾波(mogudan)線條來創作,世界上使用這種技法,除了我之外應該沒有别人。
創作這種作品的契機是大約10年前,當我在風景素描時,有人看到素描簿對我說:「妳的線條非常具有特色,很有趣。」聽到那句話,我突然感受到:「啊~原來這樣的線條,就是我的作品性格啊。」之後,便決定將當時的線條全面發展成為作品,並持續不斷的追尋這樣的手法。
我的作品的基底油彩都疊了很多層,雖然乍見似乎很薄,但其實因為是非常非常多層重疊,間隙的顏色對比會自然帶出深度,而成為非常美麗的作品。如果戴上3D眼鏡來看的話,顏色的對比會更清楚,非常有趣,而且會醞釀出不同的玩味,請務必嘗試,謝謝^^
從1999年第一次個展到現在,我就扣住一個最重要的主題,就是生命關照跟人文關懷。我選擇以人為主要的圖像符號,因為以別的圖像來詮釋生命觀照,都不像人物來得那麼直接,那麼容易觸動人心跟引起共鳴,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很認真努力創作人物畫。
我描寫了很多中下階層勞苦的人們,還有身邊的家人,夫妻之間、親子之間的情感,這個是維繫我很大的生命能量,非常重要的部分。我希望在畫作裡頭,能夠帶給觀眾情感的共鳴,觀眾看到畫面中的人物,能想到自己生活中一切的美好,或者想到家人、親友,能夠珍惜當下的一種幸福。雖然很平凡,卻是人間至寶,無上的可貴。
我覺得藝術家應該要有一種社會的責任感跟使命感,不應該只是創作一種唯美的、架上的裝飾物而已。一路走來,我的想法一直都沒有改變,我也希望觀眾能夠體會得到。
我除了水墨之外,也從事書法創作,還有篆刻、水彩、膠彩,古代文人重視詩書畫印樣樣兼通,我也期許自己能夠兼善。這張水墨畫是畫我的母親,她已經80歲了,每年端午節,她很早就起床去市場買食材回家包粽子。我們勸她不要再包了,太辛苦了,但是她還是堅持要包。我們去幫忙,她常常怪我們笨手笨腳,但是她也很樂意在兒孫面前這麼能幹。我覺得媽媽的粽子是全世界最好吃的,外面都買不到,所以就把她畫下來。
這張畫裡頭,老先生是一個很喜歡讀書的人,這個婆婆一直在他面前說東說西,老先生一邊讀書,一邊還很專注聽太太說些什麼,他有一點點皺著眉頭~~這是我非常嚮往的人間至情,我希望自己也能夠保有這份情感一直到永遠。也希望觀眾看到這張畫,如同看到自己的父母親,能夠回去多陪陪他們,或是能夠珍惜身邊的伴侶。
Ma Sing Ling不只是一個團體的名稱,其實更是一種創作的理念,我們想要傳達的是一種藝術上大合作的概念。像我們第一年的作品「合氣一相」,就是希望能夠合三個人的力量,把自己的我執放下,達到佛法中無我的一種精神,進而呈現出非常圓融、和諧、圓滿的畫面。
我們已經成軍七年了,一本初衷,加入了第四位藝術家陳誼欣,跟我們一起創作新的系列「三千大千世界」。那一樣希望能夠透過這種「跨藝界」的合作,以一種無我的精神,去呈現最圓滿、最棒的效果。
今年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是,李善單李老師他看到我們「三千大千世界」合作出來的畫面以後,覺得我們的畫面超乎他的想像,他覺得我們四個人都是修行的背景,我們的作品呈現出我們修行的境界,所以老師就依著我們呈現出來的狀態,幫我們畫了圖騰在上面,也是對我們修行的一種印證跟授記,所以這個系列對我們來說意義非凡。
陳誼欣:「這是我第一次跟Ma Sing Ling三個人一起合作,我覺得很特別的地方就是,要四個人一起完成一幅畫作,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我們要達到非常和諧的狀態。還好,就是平常我們都是一起在工作室創作、畫畫,彼此之間感情和默契都非常好,所以可以打造這些美麗的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