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作品太令人驚豔,而吸引BBC特別專訪的Hayato Takano,以百分百音符呈現精彩視覺,堪稱有史以來第一人。而他的創作,則始於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
我當時二十歲,想送給在音樂學院的女朋友一個禮物,但身上沒有多餘的錢。想著想著,想到可以用身邊滿滿的樂譜來創作,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一點一滴用樂譜拼湊貼出女朋友的肖像。初試啼聲,女友感動得哭了,這開啟了我日後創作的源起。
之後空白了十年,但依舊關不住滿腔對音樂的熱愛和對藝術的執著,我再次重拾創作,來表達對心中音樂大師的敬意。於是,一幅幅乾淨、細緻、獨特又具有靈魂的作品於焉產生,在心中響起悠遠流長的音符~~
我從事專業攝影,跟自己內心的對話,常常表現在攝影作品裡。有時仿彿真實,有時超脫現實,有時會發現一些經典作品的影子,有時像,又好像不一樣。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去過柏林、巴黎、紐約、北京、香港等各大城市,不同的文化經歷,讓我跳脫制式的拍攝手法。我喜歡融合真實的東西,並加諸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在裡面,因此作品會呈現一些戲謔、有趣甚至調侃的意味。這幾年獲邀參加各種展覽,如柏林攝影雙年展等,並且也獲得各種獎項。
這次展出的作品「女人乃無價之寶」,鏡頭下的女子神秘而淡雅的微笑,盛開的花朵呈現女性的嬌柔與美麗。但細看之後,讓人不禁去臆測畫面中的女子到底在想什麼。我希望帶給觀賞者想像空間,不要侷限於制式的想法~好像,又好像不一樣~
我從46歲開始畫畫,當時我在汐止寫生班當義工,因為蘇振明教授的一句話,我開始創作~~教授說:「不要畫眼睛看得到的東西,要畫生命裡面的記憶。」這句話開啟了我的藝術之路,我開始畫過去跟阿嬤的生活,如古書攤、做棉被、打鐵等,以台灣早期的生活為主。
畫作有水彩,也有油畫,色彩溫暖,我畫的是台灣早期的生活經驗,充滿懷舊氛圍。希望對看畫的人有療癒效果,喚起美好的童年回憶,也讓年輕一代了解早期的生活。我的作品曾受邀到百貨公司、醫院、老人院展出,阿公阿嬤邊看還會邊流淚。
我很努力收集新素材,希望能夠盡量保存過去的美好生活經驗。我的作品分幾個系列,如婚姻、年節、消失的行業、台灣民俗等,希望呈現溫暖而溫馨的畫面。這次參加台北新藝術博覽會,覺得平台一級棒,跟一般的展覽很不同,辦得很大器、很專業。
恭喜陳俐維老師《櫻雀省春齊開屏》、《香臉半開嬌旖旎》兩幅大作獲得法國國際美術沙龍「評委會大獎」
我的畫作,多是用筆刀完成的。今年的新畫「古瓶新作」系列,以象徵平安的各種花瓶、陶器、瓷器和銅器,盛載色彩妍麗花卉,充滿真摯祥瑞的祝福。
為呼應大會的主題「初心」,特別在展位掛上一開始創作的兩幅畫作「皇與后」~分別是乾隆皇帝和乾隆皇后。這兩幅都是寫實風格的人物工筆畫,與現在的畫風非常不同。
當初選擇工筆畫,是為了要測試自己是否真的能夠繪畫。至於選擇畫乾隆,因為覺得他是文質彬彬、最帥的皇帝。雖然與現在的作品風格迥異,然而在題材跟內蘊上,對於「古典美」的表現,還是有著一致性。
新藝博會我從第一屆就來參加,第六屆休息了一次。回想第一次來參加,只有震撼與感動可以形容,這是我的初心,也是一個新的起點。
至次雖然主題仍是花卉,不過有點從見山是山,到見山不是山,再回頭來看山是山的感覺。花非花,畫也非畫,透過畫,呈現心中單純的美,心境很不同。
這次以花卉為主角,化繁為簡,構圖乾淨單純,除了油畫之外,還加入水彩的渲染效果,不斷創新蛻變。我用兩年的時間,研究創作更多作品。很感謝大會有這麼棒的舞台,讓我可以認真創作,認識很多新朋友。每年來這裡,更像是和老朋友聚會,很感動,很感謝。
這次風格大轉變,前幾屆以西畫媒材如壓克力描繪如同水墨的風景,今年則是以線條和濃重的油彩表現人體。
表面看來畫風和以往截然不同,其實初心不變。一直以來,我都是將東方元素以西方媒材來表現,用西方媒材表現東方藝術。如今年描繪人體的線條,就是源自書法。
新藝博就是要「新」,所以作品每年要不同,例如第一年是水墨,第二年以壓克力表現水墨效果,今年是將書法線條帶入油畫中。
我帶來民國79年大學二年級第一次油畫課首張完成的人體畫,畫中的構圖要表現一句話或想法。我畫的是現代女性在暗藏凶險的職場中,還能悠然自得(畫中的花朵)。
有些觀眾覺得這次展的作品變化很大,但其實我在研究所時,就開始用書法線條來表現。我不用西方技法描繪人體,而是用東方的線條,想像空間更大,讓觀眾和作品對話。我的初心始終如一,就是希望以東方元素帶入西畫,讓西方看到東方藝術。
呼應本屆大會「初心」的主題,我帶來了2005年的水彩畫「政大藝文中心」。這幅畫受到許多畫友和學生們的肯定,也因而讓我覺得有把握走上專業畫家的路。(師母在旁說:「早在1992年,大兒子剛出生時,他在國立藝術教育館舉辦第一次個展,便早已確立志向了。」)
我從事專業創作之前,在工商時報擔任漫畫主編十幾年,創作時事評論跟趣味風格漫畫。讀台藝大造型所時,研究「窗格」的表現形式,發表論文「窗言格語」,認為窗是自己是和外面世界溝通的橋樑。這回參展,有多幅「魚非魚」窗格系列的創作,充滿巧思和童趣,吸引不少藏家欣賞。
今年是我第一次參展,我在松山社大、國立藝術教育館、海洋學院和中國科技大學等處授課,學生眾多。VIP之夜,首位藏家就是展位上的銷售人員,也是我的學生。我今天直接請學生來展位上課,其中一名學生,當場深受感動,馬上就買單,把畫帶回去了。
我非常喜歡大會的主題「初心」,特地回到母校的復興崗美術館,借來被典藏的水彩畫「蘋果的滋味」。這幅是我十九歲時的作品,當時老師評為全班最高分93分,而且被老師留校典藏了。
以前當學生的時候很窮,為了呈現蘋果的各種面向和姿態,每咬一口就畫一個不同角度的蘋果。這個作品中,可以看到當前創作中常用的「低流潑灑」技法。我自許跟梵谷學熱情,用彩虹的顏色表現陽光,筆觸飛揚奔放,是一股自年少時代「低流潑灑」的藝術熱情,持續的壯大、澎湃與圓滿!
我今年81歲,是位虔誠基督徒,50歲才拾起雕具踏入藝術界。30歲到50歲我從事的是驗光師工作,閒暇之餘喜歡收集台灣千年的「古木倒格柴」,即樹木死亡後經過風化腐蝕等自然作用後,所剩下帶有油質的心材。
人生跑道之所以轉彎,在於50歲那年突然耳邊響起上帝的聲音,鼓勵我從事藝術創作,我將它視為上帝付予的使命。於是以熟悉的古木倒格柴雕刻,作為入門藝術界的選擇,主題多為對台灣人文與山川景緻的刻劃與關懷,至今仍創作不輟。
三十年的創作路,從開始到現在,始終保持那份對人丶對天地的關懷初心。接到大會邀請參展後,我特別創作「天佑台灣」系列,對台灣土地上所有人事物給予深厚祝福,希望台灣能愈來愈好,同時能將這份美好帶給世界其他地方。
人像銅雕一直是我主要的創作,今年特地挑選數件歷年創作精華宴饗ART愛藝者,其中有兩件作品特別吸引眾人目光,一件是關公銅雕《武財神關公》丶一件是香港電影金像獎獎座《星光閃耀》。
以大雕塑家羅丹的精神技法融合東方人物形象,是我的創作特色,作品乍看比例與姿態不會太協調,但卻能十足表現所要傳達的視覺感受。例如《武財神關公》略顯誇張丶不合比例的壯闊胸膛與大肚,就完全帶出關公威武剛強的氣勢。
1991年我接受香港電影協會邀請設計獎座,以香港第一位香港小姐的形象作為獎座主體,左手托著圓珠,呼應香港「東方之珠」美譽;最後以膠捲纏繞身軀,突顯它是電影類獎座的鮮明印像。在沉浸多年的銅雕創作後,我開始擴展觸角,嘗試與時尚精品廠商合作,將大型浮雕轉製成藝術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