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Revolution Taipei 2019
「2019台北新藝術博覽會」
藝術家專訪(三)

聆聽藝術家們介紹自己喜愛的事物、生活的態度,與心中的理想,將會發現,我們跟藝術家愈來愈貼近!
本篇專訪包含五位藝術家:(1)鍾功哲,(2)王根紹,(3)Mor Mor,(4)Martin Versteeg,(5)黃世昌

 

(1) 鍾功哲
1973,台灣
~陽光透過隙縫灑落下來,帶有穿透力~


藝術家鍾功哲喜歡畫荷花,尤其是盛開的荷花。不過這次參展的荷花,則改成是含苞待放,取景的角度,則是由低往上看,在視覺上有往後無限延伸的感覺。

他想要表現陽光透過隙縫灑落下來,帶有穿透力,呈現出靈動的光影變化。



 

(2) 王根紹 W Kyaw Kyaw
1962,台灣
~將白居易樂府詩裡的文化元素,融入畫作中~


藝術家王根紹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當時曾修習過重彩工筆畫~一種結合現代與唐代特色的技法,兼具古典優雅與現代活潑。

王老師的創作想要融合緬甸與唐代文化,恰好看到白居易所作的一首新樂府詩,而有了創作靈感。

「玉螺—吹椎髻聳,銅鼓千擊義身擁。珠纓旋轉星宿搖,花里斗蔽龍蛇動。」這首樂府當時記錄了騾國(今緬甸)樂舞隊到唐朝表演的情景。她們演奏螺號、銅鼓,舞者頂髻紋身、舞步婀娜多姿。王老師將樂府詩裡的文化元素,融入畫作中,讓畫作更有層次與深度。


 

(3) Mor Mor
1978,緬甸
~水能展現千種姿態,充滿靈動感~


藝術家Mor Mor喜歡畫水,因為水能展現千種姿態,充滿靈動感,彷彿有生命。隨著環境自由運動,不同的背景顏色,水也會有不同的色澤幻化,背景改變,水滴的顏色也跟著改變。





 

(4) Martijn Versteeg
1989,荷蘭
~手如同語言一樣,也能表達情感~


藝術家Martin Versteeg此次展出作品都是「手」,會選這個主題,是因為「手」就如同語言一樣,能表達情感,如溫暖、寬容等。

素描作品中的手,表達「給予」的意象,就像父母用心的照顧我們,不求回報,也如大自然擁抱著人類一般,全然接納,象徵開闊的心胸與無私的奉獻。油畫作品的手,則又多了感性的元素。


 

(5) 黃世昌
1991,台灣
~黃子佼盛讚雨絲畫得非常精細~


藝術家黃世昌在當兵時開始練習畫雨絲,因為畫細細的雨絲需要精神專注,所以心靈也隨之沉澱穩定。

後來展出倒影系列,因為感受到人生就像一面水鏡,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藏許多微小的波動。由於膠彩是礦物磨成的粉末,光照之下會呈現不同的效果與光采,所以他特別喜歡用來創作。



今年黃子佼以行動支持年輕新銳藝術家,特別指定要收藏黃世昌作品。黃子佼覺得使用的媒材特殊,也很有創意,盛讚雨絲畫得非常精細,濺起水珠的描繪可看出藝術家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