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次展出四個主題,第一個是風景畫,我用的基底材料比較特別,是一個膠彩的框版,把麻紙放在上面,直接構圖開始畫。筆法是水墨的筆法,顏料除了水墨,還有膠彩,我希望用各種媒材,自由去運作。
另一個系列是鼎和花,鼎是商周有名的器物,花則是自己布局寫生。花有用了一些主觀的色彩,加上蕾絲、飄落的花瓣,讓畫面產生動態、律動感。
另一個系列是古物系列,像青花瓷、薰爐、玉雕插屏這些拍賣名品~~像青花瓷在佳士德拍出兩億,薰爐三千多萬。這張畫的是明式傢俱,梅花是自由構圖,加上竹子、插屏、薰爐、青花瓷、水仙。在構圖上讓它有氣在流動的感覺,這裡1和兩個圈圈,加起來就是圓滿、一百的意思。
「兔子系列」比較特別的是做法,第一層用白色棉布繃在版上,第二層花布,第三層絹布,兔子畫在最上層。花布會隱隱約約透出圖案,我加上更多的花和葉,讓人不會感覺只是單純的花布,而是含有豐富的元素。
第四個主題「鳳凰系列」,代表吉祥的象徵,是想像出來的動物。鳳凰從海面飛升起來,加上飄揚的花瓣,一片祥瑞。後面那一輪可以是太陽或月亮,用不褪色的金色顏料來畫。畫面看起來亮亮的部份,是我加了雲母。花瓣都是畫好之後,再一片一片加上去的。
一般作雕塑是綁心棒再堆上去,因為不綁心棒會垮下來。那我不綁心棒也不綁繩,我是用自己研究出來的「針灸結構」來做雕塑。不久之前,民視曾經來採訪報導這個方法~~我是用一條一條的鐵條,插到塑土的各個部位。塑完之後,等百分之六十、七十適當乾燥後,再拔出來。這個很重,幾乎是實心的。
用「針灸雕塑結構法」,鐵條拔出來之後有細孔,燒的時候,氣會往裡頭竄進去,所以外面的溫度跟裡頭的溫度可以一致。
一般做雕塑,塑完之後開始雕模,土挖起來後,就沒有原件了,然後再轉換其它材質,像FRP、不銹鋼、銅。那我是可以把塑出來的原件,直接拿來燒,Only One就一件。
脫蠟跟鑄造的原來名稱叫Terracotta,我把它取名做「土塑燒」。台灣應該是我第一個用橘色的雕塑,這是木雕跟石雕做不到的。我想把土的況味抵消,呈現一筆一觸的脈絡、決斷力。就像畫山水,「刷」一筆就決定了,不拘泥不猶豫。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有前面的養成,下筆才有可能順暢。
我是塗鴉藝術家ANO蕭閔釗,這次的創作一樣是低解析度、類似馬賽克的像素風格,呈現大家對於過去的記憶,是個模糊的樣子。其實大家對記憶都是越來越模糊,很像我這次低解析度的照片創作一樣。
這次的奧黛莉赫本、觀音、大衛像,都是大家熟悉的角色,因為解析度很低,大家都是憑以前看過的記憶,來判斷是不是熟悉的東西。有些人會把觀音看成聖母,可能對觀音不熟,所以說是聖母,有些人對觀音很熟悉,就會講那是觀音。還有一個「網路丘比特」,現在的交友模式有點改變,都透過網路,所以上面除了丘比特以外,還有facebook、Instagram、social media交友平台的LOGO在上面。
「大衛像」胸口有一個小小的抽屜,我想要呈現大衛的勇氣,就是他已經決定一件事情,然後要去挑戰一個沒辦法突破的難關。希望買回去的人,可以在那個小抽屜,放一個自己許下的承諾、一種挑戰,等到他挑戰完之後,再把它拿出來。
我的作品都是同一種理念,我相信人如其畫,畫如其人,想要作品到達某種境界,必須先將自己提升到那個境界,才有辦法把它做出來。那自己是什麼樣子的人,就會畫出什麼樣子的畫,這就是我在追求的氛圍。
這次作品帶了七幅,主要是以日本系列跟台灣系列為主。日本系列是取京都跟金澤兩個地點創作。這次跟以往不同的地方是,精細度更勝以往,色調更豐富,層次更漂亮。從去年知道要參加展覽之後,就開始創作,一直到展前一個月才完成,花了非常多的時間。
《蘭嶼印象》畫的是六、七年前,第一次獨自去蘭嶼旅行的經驗。這個經驗深深的留在腦海裡,因為是第一次真正一個人面對天與地,淳樸的蘭嶼風光。
當時所見的那艘船,很強烈的浮現在腦海裡,旁邊那個人,畫的就是對達悟族那種原創又原始文明的感動。
船上有很多人,旁邊這個象徵母性的大媽,就是人類的母親。整個人類在同一條船上,大媽是一個造物者,這些人就是芸芸眾生。這也隱含一點諾亞方舟的意思,像是我去義大利旅行,看到貢多拉船的印象。
天空很多圓圈、四四方方的圖案,是一種很複雜不可說的內心。譬如這一幅可以看到梵谷的星空,小時候躺在曠野看天上的星星、內心有很多起伏的感覺,都是不可說的。我用「米羅式」的符號,把它填上去,讓整幅畫有平衡和意境的作用,讓人去沉思探尋那個氛圍。
平常用色都是呈現當下的心情,紅色代表強烈的熱情,加上白色的船,然後就是紅接近黑,畫面顏色盡量不要多,因為符號已經很多了,太多會複雜。中國傳統說「墨分五色」,白、紅、黑又可以再細分,就有十幾個層次~~顏色要安靜的慢慢去感受才會有感覺,不是馬上就看得出來。
今年是我第五次參加台北新藝術博覽會,主要是用壓克力彩來創作。我的創作取材於自然,大自然對我來說,不僅是一個創作的主題,更是一個表達自我情感的媒介。我希望將大自然的美傳遞給觀眾,希望喜愛藝術的朋友們能夠從中感受到美感,觸動到他的心靈並且產生共鳴。
我認為美感的產生有二個條件:一個是發自內心的追求,另一個是環境中美的綻放。我喜歡運用鮮明飽和的色彩,藉由不規則形狀及不同彩度的色塊相互交錯配置,以拼圖的方式將客觀景物簡化,強調色彩與形體間的協調性、色彩的空間性、律動感、寫意感,在視覺上呈現新的意象和共鳴。
我希望透過畫作,呈現出柔美、寧靜的和協,為觀者帶來療癒心情的正面能量。因為我相信藝術是最佳的心靈寫照。創作的過程反應心性跟美感,除了情感的宣洩也是一種療癒。希望透過畫筆的溫度,來慰藉人們內心深處的孤寂,或是充實心靈的滿足,彩繪出大千世界的種種美好。
我畫的是朋友之間的約定和祝福,一個八年情誼的好朋友家裡遭逢重大變故,媽媽、奶奶相繼因病過世。那時我們才念高中,兩個小女生一起互相鼓勵,才讓彼此在那段時期學業不斷進步一起走下去。
這一幅畫是《我會一直在這裡等妳》,這張畫的是我想要給她的祝福。前一陣子她跟我說,想要去中國或是他國家海外實習。我跟她說:「沒關係!妳可以放心地去,我會在這裡一直等妳!」人們都會對著星星許願,尤其是流星,所以用星星、星空、月亮來呈現。
流星一過就沒有了,但是星星永遠都在天上,我們可以對著星星許下願望~~無限願望都在這裡,當她回來的時候,就可以一起去追求夢想。
這次來參加台北新藝術博覽會,很緊張也很開心,來的人都看到我的故事,還會給予很多不同的意見和鼓勵,有付出也有被鼓舞到,覺得有繼續一直做下去的動力。
我這次準備「花系列」跟「小宇宙如魚得水」系列,小時候並沒有那麼喜歡植物,但是長大之後,漸漸懂得欣賞植物的美。畫「小宇宙如魚得水」系列,是因為我非常喜歡環保,雖然生活很便捷,卻不知道吃的東西是不是安全,喝的水是不是乾淨~~得真正的好,應該是環境變好,人才能夠變好。
有一位學風水的藏家,他用不一樣的角度看畫,說很喜歡這次的「小宇宙如魚得水」系列,因為有魚丶有花(有餘有發)。
「小宇宙如魚得」水系列,是把花列的一些元素拿來做結合,加上其他顏色的魚,人也變得比較豔麗一點。我畫畫沒有構圖,重點不在顏色或是線條技巧,我不斷在畫圓點,就像每個人用不同的動作來抒發自己的情緒。一直做重複性動作的時候,不用思考太多,有點像是修行者在念佛號,不斷的在做同一件事,然後心情回復平靜。
今年延續《窗外有大千》系列,這次帶來的作品,把故事性說得更多、更豐富、更有趣味。像這張《窗外有大千18》,我還有放一張小小的畢卡索畫作。
因為張大千和畢卡索是很好的朋友,創作的思想和技法也彼此影響。東方和西方藝術的結合,我覺得是很棒的一件事。
比較早期的《窗外有大千》,只有一隻動物,現在故事性更多,於是開始有不同動物出現,一方面也是想延伸不同動物間友情的可貴。
就如同東方藝術家和西方藝術家,碰在一起的時候,會有不同的火花。在這個概念下,就把《窗外有大千》的新精神引發出來。
從去年開始,還有一個新的系列,是把一隻叫BoBi的法鬥,以卡漫的形象來經營。今年BoBi的作品我命名為《春之頌》,因為我覺得春天是個萬物新生丶蓬勃發展的季節,剛好那時又有接觸一些管絃樂,就覺得如果讓BoBi組成一個管絃樂隊的話,每一隻BoBi在每一幅畫演奏一個樂器,組合起來就是一個大樂團。
這系列作品可以單張看,也可以一整組看,這樣其實還滿有趣的。所以《春之頌》系列,就是以管絃樂和春天去延伸出可愛和趣味性出來。